重庆长寿湖的旅游资源在重庆生态旅游板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长寿湖农家乐,沿公路、靠景区,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旅游惠民的主渠道。笔者认为,农家乐建设和经营中应注意解决这样几个问题。
一、农家乐的规模一个区域农家乐的数量和规模应该在一个什么区间才能达到平衡,这既要看本地的资源状况,还要看来本地旅游的游客数量,研究游客的构成和偏好。只有掌握了这些,我们才有较科学的依据来规划建设农家乐,才能更好地指导农家乐的发展,才能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才不会出现建设开业时大张旗鼓,营业时间不长便偃旗息鼓的情况。农家乐的数量和规模随着时间的推移是个变量,一般来说,来长寿湖旅游的游客人数是逐年上升的,三年内游客数量就有一个大的增加,而农家乐的规模也要适时扩大。
二、农家乐的特色农家乐建设经营必须突出特色,彰显特色,在特色上做文章,在特色上求发展。
长寿湖农家乐的特色就是乡村的绿色、生态、清凉和宁静。在农家乐的建筑风格上反映农村特色。用营销的理念建设农家乐,保持农村建筑的朴实无华,避免城市化、宾馆化,体现田园风光。在饭菜制作上突出绿色生态特点。品牌菜太少,还要立足实际,开发新的品牌菜。品牌菜还要不断创新,否则,品牌菜也将失去特色和代表性。在农家乐与其他产业的结合上创出特色。探索将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与苗木产业和草畜产业结合起来的途径,对于拓展乡村旅游空间,促进产业有机结合,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从引导游客参观肉牛养殖大棚开始,从认养一头牛开始,从参观苗木园区开始,从参与种植一棵树开始。随着简单参与活动的开始,逐步探索农家乐旅游与苗木、草畜产业紧密结合的市场运行机制。利用气候,打避暑牌。 抓住泾源气温低,夏季凉爽和打造“避暑胜地”旅游品牌的特点和时机,在避暑上做文章。
三、农家乐的服务管理农家乐在起步阶段,采取以村“两委”或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为主的服务管理模式,体现出政府主导的作用。在政府“扶上马,送一程”后,这种管理模式要退出,由农家乐自己管理自己,即采取协会管理模式。
协会管理更加灵活,体现出市场的主导作用。协会按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对农家乐的饭菜价格、质量、服务等进行标准化管理。农家乐形成较大规模时,要由协会管理步入企业化管理,即公司化管理,对农家乐从管理、服务到宣传营销进行策划,步入良性的市场化发展之路。
农家乐的个体管理是一家一户农家乐经营户的自我经营和自我管理,包括质量管理、人员管理和账户管理。农家乐要按照国家的食品标准严把进货关,保证食品的安全、绿色、无污染;严格按照农家乐的标准化要求,制作烹调饭菜,保证饮食的安全、特色。要引导农家乐经营户学会用经营的理念来从事农家乐,建立账户,核算成本与收益,分析客源和市场。
四、农家乐的环境保护游客不管是随旅行社组团而来,还是自驾车来,抑或骑自行车单独前来,也不管游客来自何处,他们都需要新鲜纯净的空气,清澈见底的小溪,需要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未经大城市工业化污染的绿色或有机食品。这是农家乐存在的最根本的理由和基础,也是从一开始就要注意保护农家乐环境的理由所在。农家乐的基础设施建设,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等,都要有足够的环保意识,并且体现在物质支持上。
|